——宜昌市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七个重要文件述评之四
三峡大坝景区资料图。(视觉中心供图)
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项目主导、人才引领和创新驱动,推动宜昌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跨越,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摘自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业列入3年内要打造的六大千亿产业之一,对文化旅游业而言,这个千亿元,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更将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注入活力。”3月20日,市文化局局长王永平表示,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战略全局来认识和谋划
《意见》指出,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综合研判宜昌文化旅游业的产业态势、资源禀赋及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目标完全有能力达到。”市旅游局局长柳兵拿出了一组数字,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639.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3%、41.83%,特别是汉宜高铁开通后,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宜昌首次入选淘宝网统计的“十一”全国具人气的十大旅游热门城市第7位。
在柳兵看来,之所以能收获这样的变化,既得益于国家将旅游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布局机遇、大众消费期机遇及大交通支撑机遇等,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像重视工农业一样重视文化旅游,抓文化旅游建设的思路愈加明确,政策越来越具体。新出台的《意见》对宜昌文化旅游资源如何逐步形成统一布局、连线开发、整体包装、全面推介的新格局,解决制约文化旅游发展的种种难题,也更重视,并出台了保障措施。
时下,宜昌正在高水平、高起点编制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优化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宜昌将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为主要标志,用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以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城市重要功能区为核心,以精品文化旅游区为多极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视野。
把整个现代化特大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规划、建设和经营,有效整合、运用宜昌的各类资源,把旅游的理念、元素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把宜昌打造成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新出台的《意见》的核心理念。
王永平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基本完成宜昌大剧院、音乐厅、城市规划展览馆、新博物馆、科技馆、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场馆建设,支持建设钢琴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奇石馆、茶博馆、柑橘博物馆等特色文化场馆。同时,高标准建设中央文化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娱乐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及游客中心、城市景观带,加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等,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把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建成一处处令游客向往的旅游景观,成为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同时,以突出“三峡”主题,精心策划组织,统筹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和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等节庆活动,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水平、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爱上宜昌”是去年市旅游局联合全国各大媒体推出的城市品牌,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我市将继续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以主要客源地市场为重点,广泛开展城市宣传和旅游营销活动。加大政府投入,在央视重要频道、重点时段宣传宜昌城市形象,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宜昌城市宣传。“十二五”期间,还将创作一批宣传宜昌、广泛传唱的经典歌曲,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剧目,拍摄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展示宜昌文化的影视精品,推出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出版一批反映宜昌特色文化的系列丛书。
大手笔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市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等机遇,培植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谋划、推动和支持重点企业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先后形成了强强联合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公司、国贸集团、葛洲坝国际旅游公司等十大优强旅游主体,两年间完成旅游投资80多亿元,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今年初,省圈投、交运集团和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宜昌管理局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发峡口风景区,推动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三峡旅游公司也将启动室内冰雪世界和热带雨林水世界“一冷一热”旅游项目建设……近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以长江为主轴,“两坝一峡”为核心,主城区为依托,积极创建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紧紧围绕品牌打造、产品转型、产业聚集,加快建设适应度假区发展的产业、市场和服务体系,力争3年内基本达到标准,5年实现创建目标,将度假区打造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标志性区域。
“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和支撑,是我市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柳兵介绍说,我市将加快重点文化旅游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推进平湖半岛文化旅游产业园、钢琴文化产业园、关公文化产业园、巴土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制定优惠政策,搭建文化旅游发展投融资平台,扩大旅游招商引资规模,多方筹措资金,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宜昌旅游业,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开放型、跨区域、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使宜昌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构建佳旅游文化生态环境。
据介绍,市文化局已先后组织多个专班开展调研,完成的“三游洞文物保护与旅游深度开发”项目拟争取上千万的项目资金;提出的汉川铁路保护、老城区风情街建设方案等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文化局还将组织专家、文艺院团、群众性表演团体与旅游景区对接,指导和参与旅游景区开发各具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历史文物成景点,非遗文化进景区”。以三游洞、屈原祠等景区为重点,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再现历史记忆。以三峡人家、清江画廊、车溪等景区为重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基地,整理、创编、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演艺节目、旅游商品。